新三板分层市场或不买账 做市商沦为潜在空头
和讯网消息 新三板分层大戏将在5月初拉开序幕,这被认为是能与2014年8月推出做市商制度相媲美的第二波大利好。不过,市场似乎并不买账,新三板做市指数始终在低位徘徊,流动性不容乐观,分析认为这波红利开启前仍有四只靴子待落地。
分层实施已箭在弦上。全国股转公司13日发布《关于开展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分层信息揭示第一轮仿真测试的通知》,包括全国股转公司、中国结算、深证通、各市场参与者在内的各方,将于2016年4月18日至2016年4月22日开放测试,并于25日提交测试报告。
东吴证券高级经济学家、首席新三板研究员黄琳在和讯网《中国分析师》上表示,分层可以把新三板六千多家参差不齐的挂牌企业区分开来,会降低投融资成本、降低监管成本。但是,黄琳也指出,分层可能面临两大问题,首先,很多企业为了挤进创新层,有可能不择手段、进行违规的暗箱操作。
“从财务指标来说,它马上要去改很难。创新层标准中还有一些市值流动性的指标,存在一定的可操作性。比如说做市商要6家,他现在才有2家,可能想办法增加更多的做市商。指标里头要求股东人数要在两百人以上,不够的话可以增加更多的人。”黄琳对《中国分析师》表示。事实上,监管层对此已有关注,3月29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副总经理隋强明确表态,“通过技术调整来达到分层要求的手法行不通”,中介机构误导新三板企业拼命挤创新层的行为或遭惩治。
另外,分层以后还存在制度创新问题。分了层以后如果说流动性还不能解决,包括一些创新制度跟不上的话,可能会给企业造成一定的心里落差。
民生证券新三板研究团队认为,与上一波行情相比,本轮红利行情迟迟难以启动与一些“靴子”尚未落地有很大关系。这些“靴子”可能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其一,做市商账面收益率仍然高达27%左右,是潜在的“做空”力量;其二今年年中新三板将迎来一波私募到期潮;其三,九鼎、中科招商等复牌对指数和市场整体可能造成不利影响需要消化;第四,分层后的新政亦需要半年左右的“测试期”才能趋于明朗。
他们预计,当前,政策红利向上“托”与“靴子”落地向下“拉”的博弈仍在继续,因此,新三板真正的投资机会可能会在今年四季度开启,而二三季度以“平衡市场”为主,温和回暖是比较理想的结果。